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都市风光

《都市风光》:1935年的黑色幽默,照见当代都市病的镜像

【摘要】

1935年上映的《都市风光》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音乐喜剧片,由袁牧之编导,电通公司出品。这部先锋作品以荒诞手法描绘四个乡下人进城后的魔幻遭遇,通过爵士乐、动画片段和戏中戏结构,尖锐讽刺了都市拜金主义与人性异化。影片不仅开创了中国电影类型先河,其关于"金钱奴役""虚荣陷阱""都市幻灭"的主题,在近90年后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穿透力。片中《西洋镜歌》等插曲成为时代记忆,而霓虹灯下的欲望群像,恰似当下"社畜""消费主义"的早期预言。

一、先锋实验:爵士乐与动画交织的都市寓言

作为中国首部全片配乐的电影,《都市风光》大胆融合好莱坞歌舞片元素与本土市井文化。开场长达3分钟的动画片段(由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制作),以夸张的骷髅跳舞隐喻都市吞噬人性的本质。袁牧之采用"戏中戏"结构:四个乡下人在火车站观看西洋镜,镜中呈现他们可能的都市命运——小职员为虚荣借贷最终破产,小姐沦为舞女,书生被退稿逼疯。这种嵌套叙事比《开罗紫玫瑰》早了整整50年。

二、金钱迷宫:六个角色的欲望浮世绘

影片核心冲突围绕六人展开:梦想发迹的李梦华(唐纳饰)挪用公款买西装,最终在债务中崩溃;追求时髦的王小姐(张新珠饰)从炫耀丝袜到被迫卖笑;书店老板(周伯勋饰)既是高利贷者又是被骗的赌徒。最讽刺的是西洋镜艺人(袁牧之客串),他操纵着别人的命运影像,自己却困在生计的循环里。这些角色构成完整的都市食物链,其"借贷消费-虚荣攀比-阶层坠落"的行为模式,与当下信用卡、网红经济的运行逻辑惊人相似。

三、声音革命:留声机里的时代密码

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《西洋镜歌》采用"循环乐句"设计,歌词"往里看来往里瞧,看完一遍又一遍"暗示都市人无法逃脱的欲望轮回。片中留声机共出现7次,每次播放不同风格的唱片(爵士、民谣、戏曲),象征人物身份转换。当王小姐在舞厅听到自己曾嫌弃的民谣时,音乐成为阶层滑落的听觉标记。这种声音蒙太奇手法,比《重庆森林》的《California Dreamin'》运用早半个世纪。

四、现代回响:穿越时空的都市症候群

重看《都市风光》,会发现诸多当代隐喻:李梦华在当铺抵押钢笔对应如今的"手机回收贷";报纸上"快速致富班"广告堪比知识付费陷阱;咖啡馆里谈论股票的场景与网红奶茶店的创业神话如出一辙。袁牧之特意将故事时间设定在农历新年,当爆竹声与讨债声重叠时,构成对"消费主义节日"的最早批判。影片结尾处西洋镜突然故障,所有人物在胶片灼烧中扭曲变形,这个超现实画面恰似当代人手机屏幕里的破碎倒影。

【影史棱镜】

这部胶片上的"社会显微镜"因其尖锐性曾遭多次删改,现存版本缺失了15分钟赌博戏份。2012年数字修复版中,意外发现原底片边缘有手工标注的"房价:200大洋/平米"字样,这个被剪掉的房地产泡沫支线,让影片的预言性更添魔幻色彩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@荒山听雨:"看西装革履的主角在当铺排队,就像看见自己还花呗的早晨"

2. 猫眼@江枫:"三十年代上海街头放的《Tea for Two》,现在听来像《大悲咒》remix版"

3. 豆瓣@雾港:"贺绿汀的音乐把拜金主义谱成了安魂曲"

4. 猫眼@Luna:"每个嘲笑西洋镜的人,都在手机里装着抖音"

5. 豆瓣@老羊:"当年银幕上的破产小职员,现在叫'负产阶级'"

这部83年前的老电影像一面锈蚀但锋利的铜镜,照出每个时代相似的都市面容。当我们在4K修复版中看清角色眼中的血丝时,或许也认出了地铁玻璃窗上自己的影子。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都市风光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