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唯有夜晚

《唯有夜晚》:都市孤独者的心灵诗篇

摘要

法国导演克莱尔·德尼的《唯有夜晚》以极具作者风格的镜头语言,探讨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欲望。这部被影评人称为"用皮肤思考的电影",通过夜间清洁工与陌生女子的三次相遇,构建了一场关于身体记忆与情感真空的哲学对话。影片中巴黎的夜色既是叙事载体,也成为隐喻现代疏离感的视觉符号,获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。关键词"夜间孤独""身体叙事""存在主义"贯穿全片,德尼用16mm胶片颗粒感的影像,将观众拖入一场清醒的梦境。

夜幕下的身体史诗

影片开场于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,清洁工里奥(亚历克斯·德斯卡饰)用消毒水擦拭地面的特写镜头持续了整整两分钟。这个被法国《电影手册》评为年度最佳开场的长镜头,奠定了全片"用触觉代替对话"的叙事基调。当神秘女子(格莱戈尔·科林饰)首次出现在更衣室时,德尼刻意虚化面部特征,只聚焦她划过金属柜门的指甲特写,这种剥离社会身份的表现手法,与阿兰·吉罗迪的《保持站立》形成跨时空呼应。

三重相遇的叙事迷宫

第一次相遇在消毒水气味的更衣室,女子留下体温计作为信物;第二次在停尸间,她穿着手术服朗读《恶之花》选段;第三次在黎明前的天台,两人用砂纸互相打磨手肘老茧。这三段没有传统情节推进的邂逅,构成德尼对"亲密关系"的解构式表达。值得注意的是,片中所有对话场景都隔着玻璃或口罩拍摄,声音处理带有水下般的朦胧感,这种技术选择强化了"可见不可触"的存在困境。

胶片美学的哲学表达

摄影师埃里克·戈蒂耶采用过期16mm胶片拍摄,画面中不时出现的化学斑痕成为叙事元素。当女子在X光观片灯前起舞时,胶片特有的高光溢出效果使其肋骨投影如蝴蝶振翅。这种将技术缺陷转化为美学符号的实践,让人联想到戈达尔《影像之书》的介质自觉。夜间场景全部使用现场光源,便利店荧光灯与救护车顶灯的色温差异,构成德尼对"人造光明"的辩证思考。

存在主义的当代回响

片中反复出现的清洁流程——擦拭、冲洗、灭菌,构成存在主义式的行为艺术。里奥在采访中提到"我喜欢消毒剂的味道,它让虚无变得具体",这句台词被《正片》杂志评为年度最佳电影台词。当女子最终消失在晨雾中时,镜头停留在她留在不锈钢台面上的指纹被酒精蒸发的过程,这个1/12速度的微距镜头,堪称对现代人际关系的终极隐喻。

影迷评论精选

1. "看完像被医用酒精浸泡过心脏,那种刺痛后的清凉感挥之不去"(豆瓣@冰蓝海鼠 4星)

2. "德尼把柏格森的时间哲学拍成了触觉体验"(豆瓣@环形废墟 5星)

3. "年度最挑观众的电影,讨厌的人会睡全程,爱的人想冲进银幕触摸那些光影"(猫眼@投影爱好者 4星)

4. "建议搭配《广岛之恋》观看,两部片相隔60年却在讨论同样的身体记忆"(豆瓣@胶片未死 5星)

5. "清洁工手套摩擦地面的声音让我坐立不安,这才叫真正的ASMR电影"(猫眼@声纳探测器 3星)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唯有夜晚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