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村支书

《村支书》:乡土中国的微缩史诗

【摘要】

农村题材剧《村支书》以北方村庄梨树沟为背景,聚焦新任支书赵满仓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真实困境。该剧通过土地流转纠纷、空心化危机、传统文化保护三条主线,展现基层干部在政策落地与村民利益间的艰难平衡。剧中既有催人泪下的留守老人故事线,也有年轻党员返乡创业的青春叙事,被观众誉为"带着泥土味的政治教科书"。关键词: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农村现实题材。

一、剧情脉络:小村庄里的大时代

开篇暴雪夜的长镜头奠定了全剧现实主义基调,赵满仓接任村支书首日就面临土地承包商跑路的烂摊子。与同类题材不同,编剧没有刻意制造对立,而是通过"村民大会投票""祠堂调解"等场景,展现基层民主的复杂肌理。第二集出现的非遗剪纸传承人田奶奶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符号性人物。

二、人物图谱:立体化的乡土群像

张国强饰演的赵满仓打破干部脸谱化形象,其随身携带的《村民意见本》记录着287条待办事项。大学生村官林小曼的成长线尤为亮眼,从"PPT扶贫"到学会用大喇叭喊话,折射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。反派角色也非简单设定,前任支书老马贪污的背后,藏着为儿子筹手术费的伦理困境。

三、现实映射:超越屏幕的对话价值

剧中"扶贫牛被宰杀"事件改编自真实案例,引发观众对"输血式扶贫"的思考。第14集整村搬迁的辩论戏,精准呈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复杂情感。值得关注的是,剧组在陕西旬阳实地取景时,当地村民作为群演贡献了90%的方言台词,这种真实性让农业专家评价"拍出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"。

四、艺术突破:主旋律的新表达

导演采用纪录片式跟拍手法,玉米地长势、灶台积灰程度等细节都成为叙事语言。主题曲《根》由村民集体创作,唢呐旋律混搭电子节奏,象征传统与现代的共生。这种创新使该剧在豆瓣获得8.7分,其中25-35岁观众占比达42%,证明农村题材同样能赢得年轻市场。

【观众评论】

1. 豆瓣用户@山野村夫:"看完想去村委会上班!张国强演活了中国版《纸牌屋》"

2. 猫眼用户3541:"每集片尾的村民采访彩蛋比正片还催泪"

3. 豆瓣用户@麦田守望者:"终于有部剧不说官话,那些吵吵嚷嚷的村民会议太真实了"

4. 猫眼用户8922:"林小曼给老人拍抖音那段,让我想起留守的奶奶"

5. 豆瓣用户@ cinekino:"建议纳入基层干部培训教材,比工作报告生动一万倍"

【结语】

当镜头掠过金黄的麦浪与新建的蔬菜大棚,《村支书》用克制的笔触记录着乡土中国的蜕变。这部没有流量明星的作品,凭借对基层治理的深度观察,构建起政策与人性之间的叙事桥梁。那些沾着露珠的晨会、飘着炊烟的调解,共同编织成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集数:
第26集完结
豆瓣:村支书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